close
經濟部作了一支ECFA的宣導廣告,從農曆年前開始播送,過年時更是一直強打:
政府常說台灣要有信心,台灣的東西品質好,不怕外來貨(就是中國貨啦)比較。這點我是認同,如同日本的電器產品硬是比別人貴,但自然有有能力追求高品質的消費群用消費能力支撐這個市場;過去政府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,對國外汽車課與高關稅,結果雙B還不是滿街跑。
問題來了:如果品質差異性不大、但是價格差異性大的產品其產業該怎麼辦?中國擁有高密度低工資的勞力,並藉此降低產品的成本結構;此外還有比低工資更屌的cost down方法,就是「黑心」製程。關於中國的黑心產品,我認為台灣社會總是過度放大,畢竟這些黑心產品只佔所有上兆、上億項Made In China的少數,再者我對台灣政府的把關很有信心—唯有對政府的把關有信心,政府才無法將焦點從ECFA本身轉移到把關身上,並趁機模糊重點。這跟美國牛一樣,政府不用每天模糊焦點,告訴我們民眾什麼三管五卡的,民眾對你的檢疫有信心,但民眾要質疑的是開放美國牛的程序正當性。
回到正題,針對開放中國產品,我們常可以聽到一種說詞,就是「幹嘛怕中國貨進口?你台灣人不要買就好了啊!」(這句話在美國牛事件也聽過),這是非常沒有知識的一句話。所有經濟行為,都不脫「消費」兩個字,而消費行為最終是由消費者決定,決定消費者是否消費則是消費者心理。
消費者心理會自私地透過比較來達成利己的目的。以前有看過節目介紹中國江西省的景德鎮,一提到景德鎮大家就會想到陶瓷,整個景德鎮上千家的陶瓷工廠和工坊每天沒日沒夜的燒陶瓷,在今年景德鎮的陶瓷產業將要突破100億人民幣大關。今天你要買幾個家裡吃飯用的瓷碗,你會買一組六入、價格399元台灣製的瓷碗,還是同樣一組六入、但價錢只需要200元的中國景德鎮瓷碗?兩者差異性不大(講難聽一點,景德鎮品質可能還比台灣某些工廠來得好),但價格差異出現了,不要自欺欺人地說你會因為愛國而去買台灣製造的,因為你會想到:如果省下這199元,那就可以幫小孩子買一個新玩具、多訂一期巧虎。
不止陶瓷業,還有紡織、小家電等內需型產業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。
最近當紅的國片「艋舺」也是。導演鈕承澤前幾天在噗浪上發現有學生聲稱在「寢室」看「艋舺」;他親上火線回噗,回了一個憤怒的表情,無奈地說:「沒力氣了。」。沒辦法,去電影院看片要花將近300元(還不含交通費),但是盜版片只要50元;甚至不用50元,把電腦開著,花個兩、三元電費用下載的就好了。這就是品質差異性不大(不像阿凡達,需要進電影院才能感受到3D的效果),但是價格差異性大的結果,所有盜版的東西幾乎都是同樣的道理。
建議豆導,可以請協助拍攝「艋舺」的道上人士,去自己的角頭內宣示掃蕩盜版,一旦抓到有在自己轄區內賣盜版「艋舺」,就挑腳筋,讓這些盜版販子知道意義是啥小;不,要公平一點,只要是盜版的,管他是艋舺還是萬巒,全部都要抓。
不過大哥會為了意義而放棄盜版光碟的利益嗎?大家別傻了,所有的問題,最後請回到人類最基本的經濟行為。
後記:
這讓我想到電影「世界是平的」,一家美國購物公司為節省人力成本,將電話客服中心設在印度。裡面一段劇情是這樣的:某日一位美國本土客戶打電話給客服,客戶從客服口音中聽出對方是印度人,便開始發飆—自己花了這麼多錢買東西,卻是跟印度人講話,最後還遷怒到產品本身(中國製造)。這位印度客服很理性地對他說:我幫你上網查詢到,一模一樣的產品(老鷹木雕)有美國製造的,但是要貴幾百元美金,您可以向他們購買。最後這個消費者也只能摸摸鼻子說算了。
政府常說台灣要有信心,台灣的東西品質好,不怕外來貨(就是中國貨啦)比較。這點我是認同,如同日本的電器產品硬是比別人貴,但自然有有能力追求高品質的消費群用消費能力支撐這個市場;過去政府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,對國外汽車課與高關稅,結果雙B還不是滿街跑。
問題來了:如果品質差異性不大、但是價格差異性大的產品其產業該怎麼辦?中國擁有高密度低工資的勞力,並藉此降低產品的成本結構;此外還有比低工資更屌的cost down方法,就是「黑心」製程。關於中國的黑心產品,我認為台灣社會總是過度放大,畢竟這些黑心產品只佔所有上兆、上億項Made In China的少數,再者我對台灣政府的把關很有信心—唯有對政府的把關有信心,政府才無法將焦點從ECFA本身轉移到把關身上,並趁機模糊重點。這跟美國牛一樣,政府不用每天模糊焦點,告訴我們民眾什麼三管五卡的,民眾對你的檢疫有信心,但民眾要質疑的是開放美國牛的程序正當性。
回到正題,針對開放中國產品,我們常可以聽到一種說詞,就是「幹嘛怕中國貨進口?你台灣人不要買就好了啊!」(這句話在美國牛事件也聽過),這是非常沒有知識的一句話。所有經濟行為,都不脫「消費」兩個字,而消費行為最終是由消費者決定,決定消費者是否消費則是消費者心理。
消費者心理會自私地透過比較來達成利己的目的。以前有看過節目介紹中國江西省的景德鎮,一提到景德鎮大家就會想到陶瓷,整個景德鎮上千家的陶瓷工廠和工坊每天沒日沒夜的燒陶瓷,在今年景德鎮的陶瓷產業將要突破100億人民幣大關。今天你要買幾個家裡吃飯用的瓷碗,你會買一組六入、價格399元台灣製的瓷碗,還是同樣一組六入、但價錢只需要200元的中國景德鎮瓷碗?兩者差異性不大(講難聽一點,景德鎮品質可能還比台灣某些工廠來得好),但價格差異出現了,不要自欺欺人地說你會因為愛國而去買台灣製造的,因為你會想到:如果省下這199元,那就可以幫小孩子買一個新玩具、多訂一期巧虎。
不止陶瓷業,還有紡織、小家電等內需型產業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。
最近當紅的國片「艋舺」也是。導演鈕承澤前幾天在噗浪上發現有學生聲稱在「寢室」看「艋舺」;他親上火線回噗,回了一個憤怒的表情,無奈地說:「沒力氣了。」。沒辦法,去電影院看片要花將近300元(還不含交通費),但是盜版片只要50元;甚至不用50元,把電腦開著,花個兩、三元電費用下載的就好了。這就是品質差異性不大(不像阿凡達,需要進電影院才能感受到3D的效果),但是價格差異性大的結果,所有盜版的東西幾乎都是同樣的道理。
建議豆導,可以請協助拍攝「艋舺」的道上人士,去自己的角頭內宣示掃蕩盜版,一旦抓到有在自己轄區內賣盜版「艋舺」,就挑腳筋,讓這些盜版販子知道意義是啥小;不,要公平一點,只要是盜版的,管他是艋舺還是萬巒,全部都要抓。
不過大哥會為了意義而放棄盜版光碟的利益嗎?大家別傻了,所有的問題,最後請回到人類最基本的經濟行為。
後記:
這讓我想到電影「世界是平的」,一家美國購物公司為節省人力成本,將電話客服中心設在印度。裡面一段劇情是這樣的:某日一位美國本土客戶打電話給客服,客戶從客服口音中聽出對方是印度人,便開始發飆—自己花了這麼多錢買東西,卻是跟印度人講話,最後還遷怒到產品本身(中國製造)。這位印度客服很理性地對他說:我幫你上網查詢到,一模一樣的產品(老鷹木雕)有美國製造的,但是要貴幾百元美金,您可以向他們購買。最後這個消費者也只能摸摸鼻子說算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